.TreeMenu_0 { margin-left:0px; text-align:left; line-height:135%; }
.TreeMenu_0 a { padding-left:4px; color: #5E5E5E; display:block; }
.TreeMenu_0 a:hover { color:#000000; }
.TreeNode_1 { padding-left:0px; }
.TreeNode_2 { padding-left:0px; }
.TreeNode_3 { padding-left:15px; }
.TreeNode_4 { padding-left:30px; }
.TreeNode_5 { padding-left:45px; }
.TreeNode_6 { padding-left:60px; }
.TreeNode_7 { padding-left:75px; }
.TreeNode_8 { padding-left:90px; }
.TreeNode_9 { padding-left:105px; }
.TreeNode_1 a { }
.TreeNode_2 a { }
.TreeNode_3 a { }
.TreeNode_4 a, .TreeNode_5 a, .TreeNode_6 a, .TreeNode_7 a, .TreeNode_8 a, .TreeNode_9 a { padding-left:12px; background:url(/main/themes/ns/css_Default/TreeNode3.gif) no-repeat;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 padding-top:2px; padding-bottom:2px; }
.TreeNode_1:hover, .TreeNode_2:hover, .TreeNode_3:hover, .TreeNode_4:hover, .TreeNode_5:hover, .TreeNode_6:hover, .TreeNode_7:hover, .TreeNode_8:hover, .TreeNode_9:hover { background:#dddddd; }
.TreeMenu_0 .ClassNum { color:#666666; }
.TreeMenu_0 .TreeNode_t {
background: transparent;
}
.TreeMenu_0 a.TreeItem_t {
color: #5E5E5E;
font-weight: bold;
}
.TreeMenu_0 .ClassDesc { display:block; }
.TreeMenu_0 a { font-family:$BlogTreeItem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TreeMenu_0 a:hover { color:$BlogTreeNodeHOverC$; }
.TreeNode_1:hover, .TreeNode_2:hover, .TreeNode_3:hover, .TreeNode_4:hover, .TreeNode_5:hover, .TreeNode_6:hover, .TreeNode_7:hover, .TreeNode_8:hover, .TreeNode_9:hover { background:$BlogTreeNodeHOverB$; }
.TreeMenu_0 a.TreeItem_t { color:$BlogTreeNodeTC$; }
.TreeMenu_0 .TreeNode_t { background:$BlogTreeNodeTB$;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TreeNode_t { padding-top:$BlogTreeNodePadding$; padding-bottom:$BlogTreeNodePadding$; }
.TreeMenu_0 { border-bottom:$BlogTreeNodeBorderT$;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TreeNode_t { border-top:$BlogTreeNodeBorderT$; }
.TreeMenu_0 { border-top:$BlogTreeNodeBorderB$;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TreeNode_t { border-bottom:$BlogTreeNodeBorderB$; }
.TreeNode_1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1$ no-repeat; }
.TreeNode_2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2$ no-repeat; }
.TreeNode_3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3$ no-repeat; }
.TreeNode_4 a, .TreeNode_5 a, .TreeNode_6 a, .TreeNode_7 a, .TreeNode_8 a, .TreeNode_9 a { background:$BlogTreeNodeImg4$ no-repeat; }
.TreeNode_1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1Margin$; }
.TreeNode_2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2Margin$; }
.TreeNode_3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3Margin$; }
.TreeNode_4 a, .TreeNode_5 a, .TreeNode_6 a, .TreeNode_7 a, .TreeNode_8 a, .TreeNode_9 a { padding-left:$BlogTreeItemXMargin$; }
.TreeNode_4, .TreeNode_5, .TreeNode_6, .TreeNode_7, .TreeNode_8, .TreeNode_9 { float:$BlogTreeNode4Float$; }
.TreeNode_1, .TreeNode_2, .TreeNode_3 { clear:both; }
.TreeMenu_0 .ClassName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Name$; }
.TreeMenu_0 { line-height:$BlogTreeNodeLineHeight$; }
.TreeMenu_0 .ClassNum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Num$; }
.TreeMenu_0 .ClassNum { font-family:$BlogTreeNodeFontNum$;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TreeMenu_0 .ClassDesc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Desc$; }
.TreeMenu_0 .ClassDesc { font-family:$BlogTreeNodeFontDesc$;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TreeMenu_0 .ClassImg { display:$BlogTreeNodeDispImg$; }
.TreeMenu_0 .ClassImg img { height:$BlogTreeNodeSizeImg$; }
.TreeMenu_0 .ClassImg img { margin-right:$BlogTreeNodeRightImg$; }
.TreeMenu_0 .ClassImg img { margin-bottom:$BlogTreeNodeBottomImg$; }
•$XmlID$•$GroupName$
$CtrlBtn$
XmlID,GroupName,ClassList,CtrlBtn,d,n,UserName,Date,Time,ChildNum,ClickNum
•$XmlID$•$GroupName$
$CtrlBtn$
$html$
.dataBlogList { }
.dataBlogList img{
width:100%;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
width:100%;
max-width:300px;
overflow:hidden;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1)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5){
//max-width:940px;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n){
//margin-bottom:7px;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1){
//margin-right:7px;
}
.BlogListList .dataBlogList:nth-of-type(6n+5){
//margin-left:7px;
}
.BlogListMenu { width:100%; height:30px; 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00%; }
.BlogListMenuS { width:1px; background:#ff8844; }
.BlogListMenuL { width:10px; background:#ff8844; }
.BlogListMenuR { width:10px; background:#ff8844; }
.BlogListMenu0 { background:#ff8844; padding:0px; vertical-align:middle; }
.BlogListMenu0:hover { background:#ff4422; padding:0px; vertical-align:middle; }
.BlogListMenu1 { background:#ff4422; padding:0px; vertical-align:middle; }
.BlogListMenu0 a { color:#ffffff; }
.BlogListMenu1 a { color:#ffffff; }
.BlogListN_1 { }
.BlogListD_0 { padding:5px; border:0px solid #cccccc; }
.BlogListD_1 { padding:5px; border:0px solid #cccccc; }
.BlogListCont { width:100%; height:30px; color:#333333; }
.BlogListHTML .BlogInfoClass { width:auto; margin-left:0px; margin-right:auto; display:none;} /* 分類 */
.BlogListHTML .BlogInfoAuthor { text-align:left; } /* 作者 */
.BlogListHTML .BlogListDate { text-align:left; } /* 日期 */
.BlogListHTML .BlogInfoState { text-align:left; } /* 狀態 */
.BlogListHTML .BlogInfoBtn { text-align:right; } /* 按鈕 */
.BlogListCtrlBtn { vertical-align:middle; width:100%; text-align:right; }
.BlogListCtrlBtn .OrdIdx { width:20px; text-align:right; border:1px solid #888888; padding:0px; margin:0px; height:16px; }
.BlogListCtrlBtn .MsgCmd { font-size:11px; border:1px solid #888888; padding:0px; margin:0px; height:18px; }
.BlogListCtrlBtn .XmlID { float:left; font-weight:bold; }
.BlogListCtrlBtn select { display:none; }
.BlogListHTML { width:100%;
margin-top: 0px;
border: 1px solid #cccccc;
}
.BlogListHTML .meMsg_MsgTitle { }
.BlogListHTML .meMsg_Content { margin-top:1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URLList { margin:0px; padding: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URL { list-style:disc; margin-left:2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FileList { margin:0px; padding: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File { list-style:disc; margin-left:20px; }
.BlogListHTML .meMsg_MsgListBlk { display:none; }
.BlogListHTML .meMsg_MsgImg img {}
.BlogListHTML .ImgAlignLeft { margin-right:8px; }
.BlogListHTML .ImgAlignRight { margin-left:8px; }
.divPageCtrl { margin:10px; clear:both; display:none;}
.divPageCtrl table { margin-left:auto; margin-right:auto; }
.MsgRow1 { margin-top:10px; }
.cssPagePanel { clear:both; }
.MsgRow1 { margin-top:$BlogListMsgRow1$; }
.BlogListList { padding-left:$BlogListMsgRowL$;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 { font-family:$BlogListText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 a { font-family:$BlogListText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hover { font-family:$BlogListOver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MsgTitle a:hover { font-family:$BlogListOver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Blk .meMsg_Content { font-family:$BlogListHTML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URL { margin-left:$padding$;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list-style:$BlogListFileSpot$ $pos$ $img$; }
#ns_Content .meMsg_MsgFile { margin-left:$padding$;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list-style:$BlogListFileSpot$ $pos$ $img$; }
#ns_Content .meMsg_MsgURL a { font-family:$BlogListFile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ns_Content .meMsg_MsgFile a { font-family:$BlogListFileFont$; color:$color$; font-size:$size$; font-style:$style$; font-weight:$weight$; }
.BlogListHTML .meMsg_MsgTitle { border-bottom:$BlogListTextHTMLS$; display:block;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border:$BlogListMsgB$;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padding:10px }
.BlogListD_0 {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margin-bottom:$BlogListMsgT$; }
.BlogListD_0 , .BlogListD_1 { background-image:$BlogListBgImg$; background-position:$pos$; background-repeat:$repeat$; }
.dataBlogList { //width:$BlogListHTMLWidth$; }
.BlogListHTML { margin-top:$BlogListHTMLTop$; }
.BlogInfoClass { display:$BlogInfoClass$; }
.BlogInfoAuthor { display:$BlogInfoAuthor$; }
.BlogInfo { display:$BlogInfo$; }
.BlogDisp { display:$BlogDisp$; }
.BlogInfoStatus { display:$BlogInfoStatus$; }
.BlogListHTML .BlogListDate { display:$BlogInfoDT$;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Content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URLList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FileList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FromEnd { display:$BlogContBlk$; }
#ns_Content .BlogListHTML .meMsg_MsgListBlk { display:$BlogContBlk$; }
.divPageCtrl { display:none; }
【黨主席時間10】 「樂識 Racy」十之一:有常識、才有樂識,淺談 Oracy和 Literacy。 2020.06.12 大蒨小編 / 姜姜小編
*孩子的夏令營該學些什麼? 暑假將至,疫情趨緩。 夏令營有其存在的必要,父母照顧孩子需要有空間喘息,Park your kids. 是人之常情,但若舉著高旗標榜能學會什麼才藝,恐怕是花三天學會的事,大概也會在三天後忘記。究竟參加夏令營除了讓父母暫時離境之外,對孩子的幫助是什麼? 〖人對了,事就對了〗,在短短幾天對孩子留下長遠影響的,是讓孩子看到帶團老師處理事情的態度和應變能力;這個道理有點像是為什麼要看Live演唱會的原因一樣。在確立這個原則後,我可以為「雙母語學殿」今年的夏令營背書;帶領的老師是我認為對的人,今天聽到這席話的每一個人都不應該缺席。至於課程如何安排,我不會過問,自然會有最好的安排;經驗不斷告訴我們,預期要教什麼就真的能教什麼嗎? 少了臨場發揮的夏令營,對孩子來說就像是坐舒服的按摩椅,而已;足矣?
*誰在執行臺灣的英文學習? 某些標杆的英語學習機構喊出臺灣國小生閱讀的質和量不足,曾經蔚為一時的繪本似乎已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新的風潮「閲讀輕小說」即將取而代之。在臺灣,有十分之一的孩童有資源可以閱讀輕小說學習英文,相對就是有九成的孩子不能因此受益。這讓人憂心將再次拉開臺灣在英語學習上的城鄉差距和貧富不均。
*臺灣學習英文需要常識 我列出十個學習英文該有的常識,會分別在十次的黨主席時間逐一解釋;今天首要提出來的常識,翻譯為「樂識」。 會提出一個這樣全新的字做為臺灣雙語無法黨的政策,主要原因在於帶給人民一個乾淨的想像,接受以本黨的理念來傳達正確的觀念。
*臺灣雙語無法黨的政策:「樂識」 「樂識」是由Racy翻譯過來的,它是三個英文字的字尾: 1. Oracy 辯論樂識:口語講究的最高標準 2. Literacy 創作樂識:文字講究的最高標準 3. Spheracy 東西樂識:文化講究的最高標準 Oracy,是在六十年前,由全世界公認講英文最優雅的英國政府所提出來的,當時政府認為孩子們的表達能力不夠,必需重視口語教育。 反觀臺灣人在母語表達上的習慣,例如以「啊⋯⋯」做為一句話的開頭,句子中間用 「然後⋯⋯」墊檔,和使用過多的語助詞,如:「⋯⋯哦⋯⋯啊⋯⋯哩⋯⋯呢⋯⋯」做為結尾,都是Oracy不夠講究的呈現。 試問:臺灣孩子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已經夠講究了嗎?已經可以跳級閱讀輕小說了嗎?
*樂識是「講究」的最高標準 當我們在說「講究」,各行各業一定會明白自己的講究是什麼,對餐飲業、對打鐵師傅,各自有一套很內行的講究,小到個人家庭,都可以找到家族裡誰是最講究的那個人;當我們在說「講究」,絕對可以找到講究的人、講究的事,和講究的物品。 可惜,108課網沒有用「講究」這兩個字,而用了「素養」,在乍聽之下無法馬上反應的詞彙。其實,它們說得是同一件事情。 「樂識」由本黨提出,是講究的最高標準。 1. 辯論樂識,是Oracy口語講究的最高標準;傳統上要培養口語能力會找出Martin Luther King, Barack Obama...這些演講者做為學習對象;我提出口語講究最高標準是辯論,用口語進行雙方攻防的表現。臺灣在過去有演講比賽、朗讀比賽,而辯論比賽在相形之下是比較少的,我們可以在2020年開始建立辯論傳統,用口語能力來進行講究的行為。 2. 創作樂識,是文字講究的最高標準;這裡不是指過去單一項的作文比賽、書法比賽,或壁報比賽,而是把所有文字相關的比賽整合在一起,由懂得運用文字的孩子們共同完成一個創作。 3. 東西樂識,留待下一集的「黨主席時間」說明。
本黨不說的是:讓社會謀福利、讓人民生活幸福、經濟繁榮的空話。 本黨要做的事:將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納入體制。 本黨提出的政策:「樂識」。 本黨將會出版的書:「樂識 Racy:臺灣雙語的全球啟示」。 (筆記結束)
104949 【黨主席時間10】 「樂識 Racy」十之一:有常識、才有樂識,淺談 Oracy和 Literacy。 2020-06-15 12:15:15 102616 姜弈茹 MsgArticle ---
ZC9101863
ZC698785,ZC9101863
1
1
總覽
0
697
姜弈茹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黨主席時間8】臺灣人的語言模式與臺灣雙語的困境與執行 2020-05-29 大蒨小編/姜姜小編
一、小故事 大道理 本集,黨主席藉用了幾個實際發生的小故事,傳達了大多數臺灣人慣用的語言模式。 情景一:計程車上的廣播Call-in節目。 聽眾:「我是你的忠實聽眾,我每天都會聽你的節目耶!但我有時會漏聽。」 主持人:「你可以上網聽啊!」 聽眾:「我不會電腦啦!你的節目可以用Line聽嗎?別人的節目都可以用耶!」 主持人:「啊?LIne?什麼節目可以用Line聽?」 聽眾:「我也不知道,好像是玲玲的節目。」 主持人:「(笑)那是別台的節目,那你去聽別台的也可以。」 聽眾:「(笑)唉喲!我也不是故意這樣講的。」 情景二:廣播Call-in節目,主題:你對誠品書店的記憶。 主持人先接了某個觀眾的Call-in又接進了另一個插播,最後剩下一分鐘進廣告,選擇三方通話進行討論。 主持人:「剩下最後一分鐘,我們要強制進廣告,在討論主題之前,先介紹一下你們的名字?」(花了三十秒搞懂雙方的名字。) 主持人:「好,小玲和妮妮,剩下最後三十秒,你們誰要先講?」 在小玲和妮妮相互推辭後,進了廣告。 什麼也沒聽到。 情景三:計程車上。即將抵達目的地之前,司機在小巷子裡與另一台計程車會車。 計程車司機:惡狠狠的瞪了對方後,不客氣的用手勢,作意讓對方退後;見對方司機無意後退,便叫乘客下車;然後自己退出巷子,讓了對方。 這些是發生在某個週五早上七點的語言模式;這些反映了臺灣雙語的困境。 當我們想要推動臺灣雙語,首要了解這塊土地上人們的語言模式;若不走入他們,一切只是痴人說夢。
二、臺灣雙語如何執行? 有八成的人,在使用母語表達時是缺少精準邏輯,也有為數不少的人在溝通之前,認為對方知道自己準備要講什麼;如同上面的小故事。相信絕大多數的成年人,並不能接受自己在語用上是纒夾不清,雜七雜八攪在一起,不清楚談話的宗旨。 當我們在說:「美語的發音對於美國孩子需要六年時間的沈浸,因為臺灣雙語無法黨的研發,該臺灣孩子只花一年就可以訓練好美語發音的肌肉和音素。」 當我們在說:「單字一個字、一個字的背,將來的輸出就會是言不及義、單獨存在的單字;應該要輸入片語和篇章,那麼之後輸出的單位,就會是從所背的篇章當中,選擇最適合的句子完整輸出;文法是正確的,因為不是自己拼湊出來的。這樣一來一回,過去與將來爆發的能量會有顯著的差異。」 這些執行的方法,讓聽得懂的家長去執行;懂了,才足以改革。 對於一時半刻無法理解的人,我們可以去了解他們過去學習英文的費用、時間和內容;給他們想要的,不用急著說服。 語言模式,反應個人的邏輯、思考和潛意識;了解別人的語言模式,才能給對方真的需要的,也才能推動改革。 就算要叫醒別人,也要用他的方式叫醒。不用多說,讓他來黨的官網看看。 看得懂,就這樣去實踐; 看不懂的,我們直接授課,給他喜歡的;臺灣人,都在學美語。 這是臺灣雙語執行的方法。 (筆記結束)
103667 【黨主席時間8】臺灣人的語言模式與臺灣雙語的困境與執行 2020-06-01 11:06:48 102616 姜弈茹 MsgArticle ---
ZC9101863
ZC698785,ZC9101863
2
0
總覽
0
180
姜弈茹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黨主席時間7】臺灣雙語困境重演 之 主席痛風復發番外篇 2020-05-22 大蒨小編/姜姜小編
臺灣雙語困境不斷重演 在臺灣這塊土地上,對很多學生而言,談到學校的英文課是痛苦的。即使我們口裡都說希望孩子能快樂學習,心裡其實都明白「學習英文的苦」孩子遲早要面臨。那個苦的滋味,我們嚐過。 即使我們本來就知道會發生,但當真的發生時,我們會選擇痛定思痛?還是止痛?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即使我們也思考過發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法,但是英文不好的痛,還是一代傳了一代。 若以黨主席自身痛風第四次復發做比喻:為什麼明明已經痛了、痛過了、好過了,還是會痛風? 阿公那一代英文不好的痛,爸爸又復發?我也復發?兒子剛復發?
有什麼能讓這個痛不再復發? 用「解決問題」的心態似乎不能改變問題的本質,反而加深了它本身就是個問題的思想。 不去談痛風這件事情,而是去思考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運動、飲食、睡眠),不是要去除一個不好的負面思考。
正向思考—臺灣三文 當要談臺灣如何走向雙語,不如在中文和英文外,多談人文,一起來談談臺灣三文。 我們不是不談臺灣雙語,「臺灣三文」不只是包涵雙語,更多了「人文」來拉拔雙語的內涵。 主席不希望大家把「黨主席時間」和各場演講內容,看成是新的觀念;一定有更多見識和見解更深的人,僅希望能拋磚引玉,先講比較接地氣、可以馬上實行的事情,後有境界更高的人能聽到,然後指正。 身為黨主席,如果沒有提醒大家還有人文,很有可能是大家汲汲營營的送孩子去補中文、英文,而忘了還有人文。只是108課綱的人文素養不是這裡所要講的。
用人文囊括中文和英文 我想先簡單的定義人文:真、善、美;即:不假、不惡、不醜。 對孩子來說,有一個東西讓他厭惡,那就是惡的。 教孩子在作文裡背一些套話,就是假的,這個現象在臺灣的教育和媒體都存在。 在英文教育裡有哪些東西是假的?(不真) 告訴孩子背單字,把意思記起來,英文就會變好。 事實卻非如此,例如Hot的意思有: 熱/熱狗/辣妹/也能形容帥哥。 在真實的世界裡,單字這件事情,意思是不可以鎖定的,翻譯學會說單字是流動的,但當我們不斷對小孩說把單字的意思記得來,Hot就是熱,久而久之孩子對單字的意義就僵化了。 而另一個更讓人難受的,是我們告訴小孩:「單字越多,英文越好。」這件事是假的;因為我們的阿公、阿爸、和我們自己的英文單字背得多,只會讓自己在考試的時候分數好,和英文好不好沒有關係;英文要好,要背經典。 同理可證,學文法和做考題,也都只是為了考試,和英文好不好沒有關係。 在英文教育裡什麼是厭惡的?(不善) 當傳遞「英文是一種交易」的觀念給孩子,是很令人厭惡的事情。學語文,不同於學數學,語文是唯一個不能當作科目去教的東西。 如果說,背了某種單字就會得某種分數,是不會有成就感的, 這和數學不一樣。
臺灣雙語該如何執行? 找到學習語言的成就感,讓孩子喜歡,就是善的;把假的拿掉,就是真的。 什麼是語文的成就感/喜悅感? 《得心應手使用語文的時候會有喜悅》。例如:我們用中文去東家長西家短的時候,或是酸人家的時候,是快樂的,語文用得淋漓盡致、得心應手的時候,是快樂的。小時候把髒話無限拉長,居然得到語文的喜悅。 大部分臺灣孩子的英文還沒有辦法達到這種喜悅,而本黨在致力於讓臺灣孩子享受到「使用」英文的得心應手。即使一開始是亂改,也就是開始了,他們真的開始使用英文了。 學英文要變成善的事情(善就是喜悅、法喜),能將英語文使用到得心應手的喜悅的人如同,莎士比亞。
使用語言的成就感實驗 我們可以觀察,當從事經濟行為時,不會有喜悅。例如:買早餐時,100元買30元燒餅,找回70元,不會有喜悅的感覺。若是在找回70元時對老闆說:「多謝(臺語)。」老闆回應:「不要用『多』給我謝。(臺語)」這時就會有使用語言的喜悅感。
在英文教育裡什麼是醜的?(不美) 臺灣小孩字都不夠美,臺灣雙語高山體就是希望小孩英文字更美一點。 這樣就是「臺灣三文」,真善美都談到了,中文,英文都談到了,就包涵臺灣雙語了,就這樣執行。 我希望給孩子學英文的喜悅,得到很單純的快樂。 (筆記結束)
103495 【黨主席時間7】臺灣雙語困境重演 之 主席痛風復發番外篇 2020-05-24 01:44:33 102616 姜弈茹 MsgArticle ---
ZC9101863
ZC698785,ZC9101863
3
1
總覽
0
523
姜弈茹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黨主席時間6】 讓《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帶孩子回家 2020.05.15 大蒨小編 / 姜姜小編
一、臺灣雙語的困境 70年來,我們不斷希望「改善」臺灣的英文教育,但學生英文程度「改善」的幅度卻遠不及計劃的藍圖;困境在於,當我們說「改善」,會用「好」「壞」來定義,而造成的對立,則自動削減了我們想要改善的力量。 臺灣有五百萬的學生家長,原本都有相同的方向,希望孩子的英文程度能夠有往上的力量,卻因為開始比較好壞,讓原本相同向上的力量,不只分化成兩邊,還互相抵消,導致幾十年來一直在談「改善」卻效果不彰。 再來談談臺灣的孩子怎麼看待學習英文這件事,對很多孩子來說內心是害怕的: 眼睛看到陌生的符號(KK音標、英文字母)。 耳朵聽到陌生的聲音(速度很快的句子)。 因為種種的無法掌握而形成恐懼(Phonics到了雙音節和三音節單字開始不管用)。 其實只要學習外語就是陌生的,學習中文對美國孩子也是一樣的問題。陌生就是不熟悉,就像是離開自己家的感覺,而面對Family是熟悉的、是 familiar、是自在。我們當然知道外語不是母語,熟悉只是相似。 我們要建立的,是學習外語的安全感,讓孩子不會在起跑點就用錯力量、跑錯方向。 本黨要推動的英文教改,是希望從小一開始的12年英文教育,都能夠讓全臺灣不分南北的孩子,有安全感的迎向臺灣雙語。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推動《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
二、臺灣雙語的執行 讓陌生變得可以掌握 用「正向能量」取代比較好壞(城鄉差距、貧富問題、父母教育程度⋯⋯等):簡單來說就是用舒服自在、沒有逼迫感的方式,讓孩子面對陌生沒有恐懼,反而是自己能夠掌控。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讓英文變成「熟悉的家人」: 眼睛看到的,是安排好的,像家人一樣熟悉的注音符號。 耳朵聽到的,是安排好的,像鄰居一樣的聲音。 能掌握的,是像:「T的摩擦音、G的噘嘴音、R的捲舌音、TH的吐舌音、V和Z的麻麻音、ar的喉後音」,都因為這張表而變得容易。 太多小孩會說英文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怪物」,因為眼睛和耳朵同時接收兩個陌生的訊號,就像離家出走了兩次。這樣的雙重陌生,就是讓孩子想努力也使不上力的原因。 全臺灣的家長和老師都想要改善孩子的英文能力,而這個改善的「善」,是「自在、沒有逼仄感」,而非改一個名稱就算改,對根本的問題卻探不到底。
如何解決臺灣孩子的苦? 看得夠久、高度夠高,就會看到這個苦的源頭。像是背單字很苦,過去會把背10個單字變成背5個,單字記不起來就用圖像記憶法。而真相是,背單字是苦的果,苦的因是陌生,不Familiar。 例如小孩都怕黑。他們怕的不是黑,怕的是陌生,怕鬼,因為不知到裡面有沒有鬼。 無法掌控就會感覺苦,這就是為什麼低年級感受不強烈,因為一年級成功把學習字母變成畫畫課、塗顏色就好,到了高年級就覺得不舒服,因為原本有一點點懂的Phonics出現了更多例外。
《後記》 大蒨問:我知道《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可以讓小孩學得輕鬆。但是就這樣嗎?學得輕鬆不一定學得好。 黨主席:不教而殺為止虐,現在很多小孩到中年級就不知道老師到底要他們學什麼。所以他們學的東西是不清楚的。注音表不是要孩子學的很快樂,是要學得清楚,但不一定輕鬆。輕鬆與否看資質與天份。但是莫須有的逼仄,不會給你。改苦練該努力,一樣不能少。 現在的英文,讓孩子學得不輕鬆又不清楚,真的很可憐。 英文學到最後,都不清楚,文法發音都例外,不知道自己在學什麼。 而本黨的《台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從1號積木,看到66號積木,看著看著就懂了。注音表 本身會說法,她的顏色和排列充滿對孩子的愛和引導。 (筆記結束) 節目影片在這裡 https://youtu.be/15VkGR4dSfg
103383 【黨主席時間6】 讓《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帶孩子回家 2020-05-17 14:54:34 102616 姜弈茹 MsgArticle ---
ZC9101863
ZC698785,ZC9101863
4
0
總覽
0
247
姜弈茹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黨主席時間5】對英文有自信+對英文有眼光=臺灣雙語 大蒨小編 2020-05-08
【前言:黨主席時間在說什麼?】 語言模式是會切換的。和一個人講話,和很多人講話,語言模式會變。以為人多,群體智商就降低;人到最多,智商就降到最低點。 對於公共議題,人少,就開公聽會辯論;人多,就只能變成喊口號。 每週五【黨主席時間】的語言模式,就是喊凍蒜和公聽會之間的折衷版本。光頭主席花三十分鐘,只講兩件事: 臺灣雙語有哪些困境? 臺灣雙語該如何執行?
【臺灣雙語的八個提問】 今天這一集的困境,不是由光頭主席來說,而是讓臺灣某小學的校長和家長來說。(以下都是真實的問題) 家長一問:老師教了雙母語,學校英文課本就沒有一頁一頁教。 家長二問:小朋友回家一直吐舌頭唸三十三,吵死了。 家長三問:程度好的人都學KK音標,注音符號是不會的人在用的。 家長四問:老師教的雙母語內容,安親班無法複習。 校長一問:全臺灣有哪裡在使用這方法? 校長二問:如果小朋友轉入或轉出,會不會有無法跟上的問題? 校長三問:如果小朋友中年級換另一位英文老師,會不會無法銜接? 校長四問:只有臺灣用注音,大陸用漢語拼音,這樣是否太侷限? 這八個問題,其實都源自於一個根本的問題。 這個根本的問題,會化身成百千萬個枝葉的小問題,70年來沒有人可以解決。 光去解決千萬個層出不窮的枝葉問題,就可以繞70年,繞不出來。 這不是正常的困境,這是根本困境。抓到根本,之後的答案就是究竟執行。 很多國家現在困在武漢肺炎,根本困境可能叫做大家人類不重視衛生。吃蝙蝠又不洗手,疫苗是最標準的不究竟的解決方案 臺灣英文的根本問題是什麼?解決問題的究竟答案是什麼? 先看這八個枝葉的問題: 家長一問:老師教了雙母語,學校英文課本就沒有一頁一頁教。 家長潛台詞:只要課本,只要一頁一頁教就好。 黨主席:只要課本是雙母語,就好了。 三句答案 1. 一頁一頁教,是讀死書。 2. 21世紀的地球村,要讀活書。 3. 該員家長,應該感謝內行的老師。 家長二問:小朋友回家一直吐舌頭唸三十三,吵死了。 家長潛台詞:只要不吵就好了。(這句話是神來之筆,說明一切。可能最根本的問題,是其實沒有那麼愛孩子。) 黨主席:只要練習,不吵到家長就好了。 1. 聽得懂的聲音,叫語言;聽不懂的聲音,叫噪音。 2. 噪音才會吵。 3. 該員家長,應該多了解孩子所發出的聲音。 家長三問:程度好的人都學KK音標,注音符號是不會的人在用的。 家長潛台詞:只要注音符號變成介高尚,程度好的人在用;KK變成程度不好的人在用的。我就願意我的小孩用注音符號學美語。 黨主席:請各位黨員記得黨主席的心。會說這樣的話的人,這就是我們要幫忙的人,這是我們的黨魂!(噓~大蒨自作主張在這裡加了驚嘆號)我們不可以小看這些人的問題,這些人是鄰居,是親家母,是小姑,也可能就是枕邊人,這些人,是絕大多數的人。我們如果看不起這個問題,就會看不清這些問題,就永遠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大家聚在一起,成立這個黨,就是為了解決根本的問題。所以,勿忘黨魂。 1. 程度好的人,不學KK,只學IPA 2. 注音符號,是給不會英文的人,亂標用的。 3. 注音符號,已經不是以前的注音符號了:最會的人,就學這個。 家長四問:老師教的雙母語內容,安親班無法複習。 家長潛台詞:老師教的雙母語內容,安親班可以複習就好了。 1. 歡迎到雙母語學殿來安親。 2. 我們不但複習雙母語,連中文、美術、音樂、教養都有包。 3. 而且包得很好。 校長一問:全臺灣有哪裡在使用這方法? 1. 已經有250位師資。 2. 已經有上萬人學過。 3. 當然,還遠遠不夠;一起努力吧。 校長二問:如果小朋友轉入或轉出,會不會有無法跟上的問題? 1. 這是個非常深刻的教育現場的問題。 2. 每個科目,都有轉入轉出的城鄉差距問題 3. 唯獨雙母語,絕對不會有這個問題。 校長三問:如果小朋友中年級換另一位英文老師,會不會無法銜接? 1. 請參照上一題。 2. 因為美語即將母語化,所以沒有銜接問題。 3. 雙母語的學習次第,環環相扣,一脈相傳:就像從1數到8800,只有時間問題,沒有銜接問題。 校長四問:只有臺灣用注音,大陸用漢語拼音,這樣是否太侷限? 1. 這是很不侷限的好問題。 2. 拼音跟注音都是符號;都只不過是一種符號;都只不過是描述同一群聲音的不同符號:既然聲音一模一樣,符號就只是過渡的工具。 3. 故,注音跟拼音,平等平等:沒有誰比較狹隘,也沒有誰比較遼闊。 黨主席:這位校長的格局,跟這位家長太不一樣。是一位大格局而且充滿愛的校長。他/她腦子裡想的,不是對錯,只想銜接,只想擴大。表示他/她從教育的微觀到宏觀,都很清楚地在思維。這樣的校長,遇到那樣的家長,就是秀才遇到兵。 遇到兵的秀才該怎麼辦?給一個班長,他就聽話了。
【台灣學英文的根本困境】 家長、校長、英文老師、主任、議員、立委、行政院長,英文都很爛。 他們的英文都不是全台灣前100名,這就是根本困境。因為他們自己英文不夠好,所以沒有自信,沒有眼光,看不出來誰講的英文是對的。
【主席買榴蓮】 沒有自信,又沒有眼光,就會被騙。就像黨主席買榴蓮,沒有自信也沒有眼光。 黨主席想為設計師嘉玟姐姐買一顆榴蓮。 店家:榴蓮有軟的和Q的,你想買給誰? 主席:買給年輕人。 店家:(微笑)年輕人最喜歡Q的榴蓮。賣你850元一顆。 主席:(為了設計師嘉玟,850元也不算貴)好我要一顆Q的。 主席運氣不好,被騙了。 家長、校長、英文老師、主任、議員、立委、行政院長,看待英文教學這件事,跟主席買榴蓮沒有什麼不一樣。
【業者賣教育】 家長想為孩子選擇英文學習的方法。 業者:學英文有分美國小學的,跟臺灣小學的,兩種。貴子弟想必是要學美國小學那種吧?可是比較貴一點喔! 家長:苦家長不能苦孩子。再怎麼省,不能省教育。我們要咬牙,美國那種。 業者:(微笑)You choose good. 家長:(尷尬,沒自信)哎呀,你們果然英文很好,我都聽不懂。
黨主席的結論:Let’s choose better;with luck, we might even end up choosing the best. 臺灣雙語的根本困境:對英文沒有自信,也沒有眼光。 所以等著被騙,所以欺騙自己,所以70年來,自欺欺人。 臺灣雙語的究竟解藥:讓全臺灣人對英文,又有自信,又有眼光。有自信,就不會被騙;有眼光,就不敢騙人。 如何讓大家又有自信又有眼光? 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讓大家原本唸的怪怪的apple、book、fish唸得好準,讓大家越來越有自信,就好了。家長連唸吐舌頭33都嫌吵,解釋再多也不一定能幫到她/他。跟校長深談,也只是為了教改同溫層抱在一起,其實也不用多談。 談到學英文,所謂的眼光跟眼睛無關,跟耳朵有關。 學英文的眼光,就是耳朵有多靈光。 全臺灣人對榴蓮的認識有自信又有眼光的時候,全臺灣的Q榴槤都會被丟掉。 全臺灣人對英文的認識有自信又有眼光的時候,全臺灣的那種「美國小學的英文」都會被丟掉。 到了那個時候,大家都懂了,因為賣那種「美國小學的英文」賺不到錢,所以全臺灣英文補教出版書商業者都會轉型。經濟商業市場,一定是教育改革這件事情的鑰匙。說到底,教育改革,必須用:商業的力量+政治的手段+全民的自信和眼光。 (節目筆記結束)
103279 【黨主席時間5】對英文有自信+對英文有眼光=臺灣雙語 2020-05-11 12:19:42 102616 姜弈茹 MsgArticle ---
ZC9101863
ZC698785,ZC9101863
5
1
總覽
0
417
姜弈茹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黨主席時間02】攢了12年的英文存款,為什麼就是沒法領出來? 大蒨小編 2020-04-17
學外語,是被強迫的。
全臺灣人都被洗腦的兩句話:臺灣人當然要學英文;學英文當然小一就要開始!
你們有沒有想過:學英文這件事,我們其實是被強制的。
臺灣家長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學鋼琴。 臺灣家長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學空手道。 臺灣家長甚至可以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去學校。(實驗教育三法通過) 臺灣家長卻不能選擇要不要讓小孩學英文。 臺灣家長也不能選擇幾歲開始讓小孩學英文。 臺灣家長即使帶著孩子離開體制之後,都還是覺得英文很重要。
臺灣雙語的困境: 攢了12年的英文存款,到了最後領不出一毛錢?
從小學、國中、到高中,我們臺灣人的平均英文input總共12年 ,最後高三的學測,一萬考生裡面居然有一成的孩子寫不出一個字,等於英文output是零。就像學了12年的鋼琴,每週練習兩小時,最後連一首小蜜蜂都彈不出來。黨主席知道,這個困境的原因,是我們學英文的方法,從根本上就錯了:存銅板,卻要領鉅款! 如果用錢的幣值來比喻英文: 1元銅板相當於單音節單字 5元銅板相當於雙音節音節單字 10元銅板相當於多音節單字 50元銅板相當於英文句子 100元、500元、1000元、2000元紙鈔相當於不同長度的英文篇章 有趣的假幣概念:存了bed這個字,價值5元,可是發音不標準,唸成bad,單字瞬間貶值成0元。英文存款就這樣不知不覺越來越少。 例如: Rose 是1元銅板。 Violet 是5元銅板。 Roses are red. 是50元銅板。 Roses are red. Violets are blue. Sugar is sweet. And so are you. 一篇童謠是一張百元小鈔 ’Tis but thy name that is my enemy; Thou art thyself, though not a Montague. What's Montague? it is nor hand, nor foot, Nor arm, nor face, nor any other part Belonging to a man. O, be some other name!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So Romeo would, were he not Romeo call'd, Retain that dear perfection which he owes Without that title. Romeo, doff thy name, And for that name which is no part of thee Take all myself. (Romeo and Juliet 2.2.38-49) 一段莎士比亞劇本是千元大鈔 我們從小學開始,英文的課堂就是教孩子存銅板,英文的大小考試就是在測試孩子有多少銅板。
孩子存了12年的銅板,到了高三的學測,要求他拿出100萬。很多孩子只能雙手一攤,說:「我沒有錢」。
臺灣雙語的解決方法:以篇章為單位背英文 ,就像以千元大鈔為單位存錢
整個東半球有30億英文不是母語的人,都在存英文的零錢。 可是所有的母語學習,都不是存銅板。 但是所有的外語學習,卻都是存銅板。
臺灣雙語無法黨,致力於讓臺灣學英文正常一點健康一點。
黨主席建議的執行面很單純,要學最大的英文,就直接用最大的幣值去存英文的貨幣 。
也就是,量力而為,直接背你可以接受的、最長的英文篇章,童謠也好,歌曲也好,英詩也好。篇章是所有單字連貫起來的,文法和文氣都在裡面。 本黨黨章,是希望讓《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進入體制: 1. 讓臺灣孩子的美語發音不要輸在起跑點 2. 讓臺灣孩子把美語和華語的66個音素一起學,節省資源 3. 讓臺東和臺北小孩一起學,消弭城鄉差距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是整個英文存款動作的開始。 66個注音積木就是提領英文存款的密碼。發音標準,聽力敏銳,篇章才有機會穩穩存在帳戶裡面,也才有機會提領出來使用。
【黨主席QA】
Q1 大蒨:老師您說美語不重要,母語比較重要。您又說我們的孩子學外語是被逼的。如果臺灣的教育您說了算,您會怎麼決定什麼時候學什麼? 黨主席: 我說美語不重要,就是可樂不重要。 不是可樂本身不重要,是漢堡更重要。 中文是漢堡,英文是可樂。 全臺灣都有個錯誤觀念,就是「中文和英文一樣大」。 我們都覺得中文和英文各是一個科目,份量一樣。 但是中文是母語,英文是外語。不管是「語」的學習還是「文」的學習,英文都要牽著中文的大手,才能往前走。 正如黨主席的名片所說:
用華語調整美語;用中文拉拔英文。 The better our Chinese, the better our English.
《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的66個聲音裡面,就是用37個我們已經會的華語聲音 ,去牽著29個陌生的美語小手。力量大的37個華語聲音,去牽力量比較小的29個美語聲音。臺灣的小一孩子,已經花了七年學會華語的37個聲音,當然有能力把66個聲音學好。 在教育政策上,我有公權力的話,我會提出最浪漫最理想最接近烏托邦的教育政策,然後下鄉一個一個問:「你們聽懂了嗎?」至於可行性,我認為不應該是提出政策的人要考慮的問題。我負責提出100分的夢,實施的人負責打折。
我覺得健康的、正常的教育,是所有一到四年級的小孩,只要學中文,什麼都不學。 背很多的中文經典,該體育就體育,該音樂就音樂。但是不要學數學,社會,科學,這些都是四年紀之後,大腦識性比較發達再學。一到四年級,認真把母語和外語基礎打好。 母語基礎:語音和文字 外語基礎:語音 五年級以後,華語的「文」能力基本具備了,美語的「語」能力具備了。這時候可以開始學美語的「文」,也就是練習英文草寫、抄寫、改寫、和默寫。(改寫的訓練,需要很好的中文能力當基礎) 到了七年級,也就是國一,該怎麼逼就怎麼逼,該怎麼考就怎麼考。 若1-6年級的國小教育變成我說的這樣, 五成也好,三成也夠 ,現在的國中生升學主義現況就不見了。因為事情是有因果的,七年級的變態文化,來自不健康的六年級;不健康的六年級來自不健康的五年級。如果六年級比較正常比較健康 ,七年級的學習就沒有機會變態。Q2 家碧問:利用老師的網路上的資源,帶領完成33、88、140、280不難,8800可能就需要一點強迫或利誘亦可能完成,唱謠也可以在生活中播放遊戲練習"偷偷"讓孩子完成,不過走到要默寫背單字就需要"強迫記憶"~當單字開始音節變長使用變艱澀,就開始有人脫落排斥放棄 …中文我們就算不寫文章,也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是否雙母調音方向可以達成能夠享受閱讀能力? 黨主席答:默寫的概念,無關對錯。只問兩件事: 1)你有沒有要默寫? 2)你要不要寫的很漂亮?
小孩通常不會排斥 1)和 2) 他願意寫,也願意寫很漂亮,只是記不起來。我們只要把這個對錯的criteria拿掉就好了。因為小孩就算寫的是錯的,看得也是對的 。 對於英文的「文」的學習,我建議的順序是:先草寫(學很漂亮的字)、再抄寫(臨摹)、再改寫、再默寫。 我們活在一個很功利很短視的世界,剛好教育就怕功利和短視。Q3 大蒨:老師,我們把發音學好了,把童謠寓言背好了。可是到最後我們還是要面對很難的英文文章。我記得您之前在《集萃課程》有說過,童謠和寓言是你設計給臺灣小孩的裝備,等到有一天碰到英文文章的一道牆,就像你小四那個時候,遇到很難的social study文章一樣,可以戴著裝備,一次一次嘗試,衝破那道牆。能不能請老師解釋一下童謠和寓言為什麼是可以保護我們衝破那道牆的裝備? 黨主席: 我拿高三課本的內容來當作妳說的那篇,很難的文章。《老鼠寓言》這篇故事,是妳英文的底氣。高三英文課本的課文,是妳的英文想要突破的那道牆 。 我在美國的四年級碰到的social study申論題,根本看不懂。我能做的,只是把題目重新抄一次,當成答案交給老師。裡面看不懂的句子(例如:that this is a book is true這種奇怪的句型)我就留在心裡,腦袋一直設定好,有一個叫做that開頭的句子我看不懂,隔天上學的時候,如果聽到有人這樣講,我就知道意思了;如果沒有聽到,我就再等一天,直到我等到為止。 重點是,你總要知道那個障礙是什麼,那道擋住你的牆,到底長什麼樣子。 臺灣的孩子不一樣。
假設第一週,臺灣小孩學完我寫的《老鼠寓言》14句。會唸會背會默寫,再去看高三英文課本的文章,會覺得很多看不懂。 第二週,我把《老鼠寓言》加一些字進去,例如Suddenly,... 讓這個已經背到滾瓜爛熟根本忘不掉的文本擴大一點。小孩學了會唸會背會默寫,再去看高三英文課本的文章,會覺得還是很多看不懂,但是好像看懂一些了。透過學寓言不斷不斷補充 ,高三那篇文章慢慢就不再是無字天書了。 大蒨:所以老師你的意思是說,在美國,你知道障礙在哪裡,牆有多高,但是衝破的方法,只能碰運氣。現在的我們不一樣,你每週每週在《老鼠寓言》加進去的字,就是那一道道你已經幫我們先找出來的障礙,預設好可能會碰到的高牆。我們每週每週學一點,慢慢的,就一道牆一道牆衝破。 黨主席:對。之所以選擇我自己寫的寓言,是因為這篇是每個人都可以背起來的文本。我只要 一直加一直加一直加,加12年,英文那一道一道的牆應該大部分都能突破。 (黨主席時間結束)
102208 【黨主席時間02】攢了12年的英文存款,為什麼就是沒法領出來? 2020-04-17 15:19:04 95779 Grace MsgArticle ---
ZC9101863
ZC9101863,ZC698785
6
0
總覽
0
1282
Grac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黨主席時間01】臺灣雙語|英文教改 大蒨小編 2020-04-10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了四個月,臺灣全民已經有三個共識: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 英文學習的疫情持續了七十年,臺灣全民應該有以下三個共識: 共識一:「口音」和「腔調」不一樣 共識二:能作主,最重要 共識三:當臺灣的每一個大人都是美語老師,我們就是雙語國家。 【黨主席時間】S1E1影片連結:https://youtu.be/DUu9ehJTfC4
為什麼要成立「臺灣雙語無法黨」?
臺灣的七歲小孩,正準備上小學。 政府說:你們應該把自己的母語學好。華語總共有37個聲音,從這裡開始,你們乖,要好好學。小孩照做,37個聲音學好,慢慢的,母語學會了。 政府說:你們應該把數學學好。數字總共有10個,0、1、2、3、4、5、6、7、8、9。從這裡開始,你們乖,要好好學。小孩照做,10個數字學好,慢慢的,加減乘除學會了。 政府說:你們還應該再學一個很重要的外語,叫美語。你們乖,要好好學。 小孩也照做。但是有個疑問:咦?那美語總共有幾個聲音呢? 我們臺灣的小孩,或許沒法在英文課堂上,舉手問老師這樣的問題。 那是因為小孩子還沒有挑戰老師專業的 ‘勇氣’ ,和思索問題根源的 ‘智慧’。 但那並不代表,身為師長的我們,也沒有這樣的勇氣和智慧。 事實上,正因為孩子不夠勇敢不夠智慧,我們大人,責無旁貸。 蕭文乾博士創立了「臺灣雙語無法黨」,其政治訴求,就是在幫臺灣數以百萬計,只有”明確規定學英文“的教育義務,卻沒有“明明白白學英文”的教育權利的孩子,提起勇氣,提升智慧。 我們大人,勇敢一點,善用語言學的專業知識,把清清楚楚的、數量確定的「美語音素」,增添進去現有的注音符號表,讓我們的孩子,不分貧富,沒有貴賤,一起贏在起跑點。 「臺灣雙語無法黨」在做的,就是這麼卑微的英文下水道工程。 我們的黨,只想告訴每一個小朋友:學華語,有ㄅㄆㄇ.... 總共37個聲音。學美語,有跟ㄅㄆㄇ很相像的ㄅ’’ ㄆ’’ ㄇ~ .... 總共29個聲音。37個+29個=66個聲音,我們的孩子學起來,會一目了然。華語和美語的聲音,可以一起學會,而且都很到位。 他們長大會說: 謝謝大人為我們鼓起的勇氣、謝謝大人為我們做過的努力、謝謝臺灣雙語無法黨讓我學中英文雙母語、謝謝我的老師知道他對我的要求是什麼、謝謝《臺灣雙語注音表》,它是我們小時候學英文的疫苗,不是口罩,它直接幫我解決了學英文這件事情,而不是暫緩我學英文的疫情。
臺灣全民都應該知道的,學英文的三個觀念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了四個月,臺灣全民已經有三個共識: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 英文學習的疫情持續了七十年,臺灣全民應該有以下三個共識:
臺灣雙語共識一:「口音」和「腔調」不一樣
「口音」和「腔調」這兩個詞,在臺灣社會是被拿來交替使用的。這是極為錯誤而且殘害我們很深的觀念。 「口音」和「腔調」不一樣; 就像「口罩」和「疫苗」不一樣; 就像「細菌」和「病毒」不一樣。 不一樣在哪裡?
口音
兩個人,母語一樣;他們說母語的時候,聲音有一點不一樣;這種「很小而且不影響溝通」的不一樣,語言學稱之為「口音」。 舉例1:同樣是以臺語為母語的人,有些人是「泉州口音」,有些人是「漳州口音」,有些人是「宜蘭口音」。 釐清1:不是「宜蘭腔」,而是「宜蘭口音」;不是「漳州腔」,而是「漳州口音」 舉例2:英國人和美國人和澳洲人,他們的母語一樣,都是英文。他們說英文的時候,彼此之間的聲音有點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叫做「口音」。 釐清2:對美國人來說,英國人講的英文有「英國口音」,而不是「英國腔」;澳洲人講的英文有「澳洲口音」,而不是「澳洲腔」。 舉例3:東京的日本人和大阪的日本人,他們的母語一樣,都是日文。他們說日文的時候,彼此之間的聲音有點不一樣。這種不一樣,叫做「口音」。 釐清3:東京的日本人說的日文,有「關東口音」,而不是「關東腔」;大阪的日本人說的日文,有「關西口音」,而不是「關西腔」。
腔調
同一種語言,外語人士發出來的聲音,和母語人士發出來的聲音不一樣,那種不一樣,叫做「腔調」。輕微的腔調,會讓母語人士聽起來怪怪的;嚴重的腔調,會讓母語人士聽錯字,甚至根本聽不懂,嚴重影響溝通。 舉例1:美國人跟英國人跟日本人跟法國人,一起用英文聊天。 對母語是英文的美國人來說,臺灣人日本人法國人講英文的時候,那種不一樣的發音方式,在他們耳中,叫「腔調」。 釐清1:對美國人來說,臺灣人講英文有「臺灣腔」、日本人講英文有「日本腔」、法國人講英文有「法國腔」。 舉例2:日本人講日文、臺灣人講日文、美國人講日文。對母語是日文的日本人來說,臺灣人美國人講日文的時候,如果發音跟他們不一樣。那種不一樣,叫做「腔調」。 釐清2:對日本人來說,臺灣人講日文有「臺灣腔」、美國人講日文有「美國腔」。
口音腔調分不清,害了臺灣孩子
臺灣人一提到學英文,錯誤的觀念就出來了。大家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唉,不要這麼講究發音嘛,人家英國人的英國腔多好聽,我們臺灣人有自己的臺灣腔也很合理啊。」 這句不經思考,又似是而非的話,會害死我們臺灣的孩子。 英國人和美國人,母語都是英文。 英國人講的英文,是美國人聽得懂的「英國口音」。 臺灣人和美國人,母語不一樣。 臺灣人的母語是中文;美國人的母語是英文。 臺灣人講的英文,如果只是用自己母語的聲音去勉強拼湊,發出來的音,就是美國人不一定聽得懂的「臺灣腔調」。 我們的小孩即將要面臨「腔調」的問題,因為英文對他們來說是「外語」。所以最釜底抽薪的方法,就是讓英文對他們來說從「外語」變成「母語」,那麼,他們的臺灣「腔調」就會變成臺灣「口音」。 等到那一天,我們臺灣的孩子,跟他們美國的孩子,跟他們英國的孩子,聚在一起,用中英文聊天的時候,就會發生以下場景: 講英文的時候,美國人有美國口音、英國人有英國口音、臺灣人有臺灣口音。 講中文的時候,臺灣人有臺灣口音、美國人有美國腔調、英國人有英國腔調。
臺灣雙語共識二:能作主,最重要
很多人說:「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蕭主席說:「其實溝通也不是最重要,能做主,最重要。」 有選擇的自由,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命追求。 我們的孩子,難道不希望將來長大,可以為自己做主? 可是,我們臺灣千千萬萬的小孩,現在對自己講英文的「腔調」不能做主。 每一個孩子的「腔調」,是他的英文老師決定的。 Apple這個字,英文老師唸ㄝㄆㄛ她就唸ㄝㄆㄛ;英文老師唸ㄝㄚㄆㄛ她就唸ㄝㄚㄆㄛ。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不能自己決定,我碰到外國朋友的時候,想要唸標準的英文就唸標準的英文;我跟爺爺奶奶講話的時候,我想要唸臺灣腔就唸臺灣腔? 所以,對於發音,創黨主席蕭光頭不談對錯,只談選擇的權利。 自由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需求。但是我們的教育剝奪了小孩發音的自由。 我們這個黨,想要把發音的選擇權還給小孩子。 怎麼還?用《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
37個白色積木是華語聲音。29個藍色+紅色積木是美語聲音。 顏色之間的差別,就是腔調。 蕭主席找出了29個美語裡面有,但是華語裡面沒有的聲音,為臺灣孩子加進了《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 這29個以藍色和紅色積木代表的聲音,就是29個美語發音的陷阱。 前方危險,我們大人為孩子提前部署,超前部署,先把29個洞補起來。 小孩學會了66個紅藍白積木,要怎麼發音,他們自己決定。 「臺灣雙語無法黨」會努力透過政黨的力量和活動,去宣導這件事情。
共識三:當臺灣的每一個大人都是美語老師,我們就是雙語國家
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這個全新的觀念。 您準備好了嗎? 在座的每一位,都是數學老師。因為就算你只是一位母親,你也完全可以教不會阿拉伯數字的小孩,0、1、2、3、4、5、6、7、8、9,這十個阿拉伯數字。 如果你還會九九乘法,你還可以繼續教小孩99乘法表。 如果你還會加減乘除,你還可以繼續教小孩加減乘除。 如果你不會三角函數,那就換下一個人教。可以是孩子的父親,也可以是學校的數學老師。 若臺灣每一個人,都會《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都會《臺灣雙語88音》,那麼臺灣的每一位媽媽爸爸數學老師美術老師計程車司機學校工友路上見到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是英文老師,都可以教最最最基礎也是最最最重要的美語發音。 這樣,就不只是成功營造出美語環境; 這樣,甚至不只是成功營造出全美語環境, 這樣營造的是,我們臺灣孩子將來中英雙母語的環境。 我們臺灣中央政府,勾勒出了「2030 臺灣雙語」的遠大政策目標; 我們臺灣有個政黨,響應出了《臺灣雙語注音符號表》進入體制的具體執行方式。 我們臺灣每位人民,當然應該走出舒適圈,伸出援手,幫孩子開闢出這條雙語大道。
Quiz 回家思考
黨主席時間結束之前,蕭博士請大家回家想一想這個問題: 想像一下,隨便問一個大人,阿拉伯數字有幾個?結果很多大人都回答:咦~ 我不太確定耶,可能有六個或七個吧。 如果是這樣,世界會大亂吧。 我們學英文,連英文總共有幾個聲音都不知道、都沒有共識的時候,學英文會有多麼混亂?
(下週五,4/17早晨七點整,【黨主席時間】會開始88音的教學,別錯過了喔!)
101858 【黨主席時間01】臺灣雙語|英文教改 2020-04-10 19:12:36 95779 Grace MsgArticle ---
ZC9101863
ZC9101863,ZC698785
7
1
總覽
0
2583
Grace
0
0
/main/wdb2/images/1x1.gif
#PageCtrl { font-family:sө; text-align:center; }
#PageCtrl a { color:#666666; }
#PageCtrl a:hover { color:#ff6622; }
#PageCtrl .PageBtn { margin-left:3px; margin-right:3px; }
#PageCtrl .OtherPage {}
#PageCtrl .ThisPage { color:#000000; font-weight:bold; }
#PageCtrl .RecCount { font-weight:bo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