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們 ─

雙語黨代言人

2021-01-01   3606

雙語黨推廣雙語學習的教育理念,文宣中大量使用了三個卡通角色:安迪哥(Andy Go)、麻煩人(Muffin Man)以及布一定(Bill Ding),三個卡通角色並非無來由的存在,而是具有性格並且代表著我們學習語言時的內心投射。

人學習語言的道路很漫長,無論何種語言、民族都不能一蹴可幾,若是我們觀察孩子學習語言的階段大體可以分為0至3歲、3-6歲,6歲開始。

0至3歲的孩子只管聽,進而到複誦音聲;聽大人說什麼,複誦大人說什麼。這時他說的,來自於他聽到的。3-6歲的孩子,開始練習說,將過去聽到的音聲,串起一句句的句子,進而與大人對話。6歲以後,進了學校開始學習如何寫。

在這漫長的學習中,難免遭遇挫折和等待,我們把這些歷程透過三個顯明的角色勾勒出來:


一、安迪哥(Andy Go)

任何學習都需要動機,Andy作為西方常見的名字,具有自信、主動積極的含義,且A是字母第一個字,代表開端。Here you go, let's go ! 等語句,Go常出現在立即、行動等正向的表徵上。因此,Andy Go作為黨的第一個代言人,表彰「行動」、「積極」的意涵,而音譯「安迪哥」有著擬人的稱謂和親切的效果。

積極行動的安迪哥,動作是明快的,早晨起來不假思索,穿著睡衣就出門行動;因此他的表情淡定是因為尚未清醒,而非冷漠。

雙語黨志工帽T的造型以安迪哥為藍本,用積極的行動代表黨的熱情;而Andy Go淡定的表情換成志工們不同的容貌,代表不同的容貌都可以有具體的行動。

二、麻煩人(Muffin Man)

「Muffin」,在英文的意思是「鬆餅」,而「The Muffin Man」在英文裡則有著形容「那些容易被人欺負的人」的意涵。我們用Muffin Man加上音譯「麻煩人」和 Andy Go「安迪哥」 相對,分別代表一陰(負向)一陽(正向)的特質。正向負向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分別代表著我們每個人心中不同的特質。

「麻煩人是男是女?見他頭髮凸凸的,一定是男的;但看他似乎穿著裙子,應該是女的。」這是孩子看到麻煩人之後常常出現的問題。不過,麻煩人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英文裡The Muffin Man的man就像Policeman一樣,是一個集合名詞,既是男也是女。至於他身上的裙子,是製作Muffin(鬆餅)時所用的鬆餅紙,因此套在Muffin Man的身上,看起來像是裙子。

麻煩人製造麻煩卻又怕麻煩,因此有著容易被人欺負的特質,他不肯學習時懶散的模樣,有著圓滾滾的肚子。但你可別小看他了!他腳上的芭蕾舞鞋,可是之前努力學習舞蹈象徵;看看他現在站立的模樣,從前的底子還沒有消退呢!

有人喜歡欺負麻煩人,就會有人喜歡幫助麻煩人;至於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布一定(Bill Ding)。

三、布一定(Bill Ding)

布一定(Bill Ding)的概念有些類似日本的卡通哆拉A夢(小叮噹),而麻煩人(Muffin Man)有些類似哆拉A夢裡的「大雄」;後者怕麻煩又不停製造麻煩,前者則是想盡辦法解決麻煩。

安迪哥的熱情、行動帶些莽撞,麻煩人製造出來的麻煩需要人善後;無論是哪一種,都需要人從旁協助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辦法沒有絕對,只要能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好方法;沒有絕對,所以就是「布一定」(Bill Ding)。

布一定是一塊「布」,也像是魔毯,沒有具體的形象。你要他是人像,他就變成人像,要他是個佈景他就是佈景,只能夠解決麻煩的型態,他都會盡力扮演,沒有一定的方式。所以稱之為「布一定」。而布一定(Bill Ding)的Bill Ding和Building(建設)的音聲相似;因此,布一定(Bill Ding)有著建立、建設、發展的意涵。

安迪哥Andy Go積極暴衝、麻煩人(Muffin Man)搞破壞製造麻煩;兩無論是好是壞,其實都是每個人學習道路上會產生的情境。孩子今天心情大好,是個異想天開的勁量電池,明天心情不美麗了,就變成了自怨自艾、搞破壞的小惡魔;遇到不喜歡的學科了,百般的不願意上演,遇到喜歡的老師了,變成自動自發的安迪哥。其實,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平等、沒有好壞的存在;再想想,其實不只孩子如此,大人也是這般。

無論我們今天是安迪哥(Andy Go)還是麻煩人(Muffin Man),我們都要正向的看待和相處,因為兩者是平等的存在,沒有好壞,如同白日之於光明。若是我們能平等的兼容兩者的存在,才能定下心來釐清問題的所在,進而提出解決的辦法(Building),布一定(Bill Ding)才能出現。

雙語黨的三個代言人,是我們教育改革時需要平等看待的三個元素,在我們闡述的教材、動畫和文宣中,他們徐徐如生的身影皆是我們對教育的殷切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