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學語
不論任何國家,任何語言,從蠻荒無助時代到科技輔助時代,孩子在與師「對話」之前,必需得經過「學話」的階段。
什麼叫做「學話」呢?
爸爸:「叫把拔,叫把拔。」孩子:「把拔。」爸爸:「你好乖。」
什麼叫「對話」?
爸爸:「叫把拔,叫把拔。」孩子:「等一下喔,麻麻在叫我。」爸爸:「^%*#^」
從「學話」到「對話」,無論是語言學裡定義人類學習語言的階段,又或者我們自身學習母語的經驗皆然;但是遺憾的是,當我們思考到學習「外語」的方式,我們就將這些經驗拋到腦後。各式競價的英語補習班,高價外師的學習機構,似乎企圖告訴我們,透過直接與外師「對話」的學習,才是最快學習語言的途徑。
不管我們是體制教育還是實驗教育,我們都迴避不了外語學習的問題。因此,只要講到外語學習,我們就迴避不了底下這三個階段:
一、「對話」之前,「學話」優先
二、「跟人對話」之前,得「有話學話」
三、要講「英文」,先當「鸚鵡」!
臺灣孩子,學英文的路,確實曲折;臺灣家長,學英文的錢,實在好冤。一個還沒有能力模仿外師的孩子,一個還無法「學話」的孩子,得莫名其妙三級跳,直接跟外師「對話」。這種情況就是倒行逆施、違背學理,更是自欺欺人。
對於政府提倡2030雙語國家的目標,雙語黨提出「臺灣雙語小鸚鵡」的概念,號召師長與家長的理性思考:若是孩子未能模仿說出「把拔」之前,如何展開與父親的對話?因此孩子在學習外語對話之前,必須先進行基本的學話模仿。於是,
我們睜大耳朵,請孩子,先別急著跟外師對話!
我們睜大耳朵,請孩子,先看能否學外師講話!
若是孩子能做得唯妙唯肖,那麼孩子就可以進入下一個階段:去對話吧!若結結巴巴根本跟不上,那麼孩子得務實得從「學話」開始!
小鸚鵡教改計畫
雙語黨提出「臺灣雙語小鸚鵡」臺灣雙語教改計畫,認為臺灣孩子學習英語的階段如同展翅飛翔的羽翼,區分成:
1、鸚鵡,腳踏實地,培養語音模仿能力。
2、填鴨,囫圇吞棗,背誦西方經典文本。
3、麻雀,嘰嘰喳喳,跟著外師淺顯對話。
4、老鷹,隱然有悟,自我抒發所思所得。
5、大鵬鳥,出入中西,載著全臺有心跟著你們的大人們暢遊寰宇。
6、浴火鳳凰,回歸紅塵,回饋社會,回想當年是誰在鳥你們的,然後迴向分享。
經過這六個階段,臺灣的孩子搭配著雙語教材、雙語學制,腳踏實地,展翅上騰,虹化為一群中英人文的臺灣雙語鳳凰。在此之前,我們必須按部就班,讓學習語言的孩子,務實的從一隻小鸚鵡開始。
為落實雙語黨理念與倡導雙語教改願景,自2021年四月開始,我們推動「臺灣雙語小鸚鵡公益課程」,每週二、五以及週日的免費公益課程,讓對於語言學習、雙語教改有願景的您,帶孩子體驗雙語教育的美好;透過臺灣雙語的教學系統,讓孩子先學「語」(學話),從奠定美語的美好音素開始。
「臺灣雙語小鸚鵡課程」是公益課程,費用全免,採小班制教學。教學的目標為養成孩子學習美語第一階段「鸚鵡」的能力,藉由模仿大人的美語音聲,鍛鍊正確的美語音素。惟名額有限,報名方式需透過官網報名。
透過每週一次的公益課程,雙語黨點點滴滴分享著雙語教改的初衷,企盼您加入我們的行列,實際參與抑或是線上支持。我們將匯集您的力量,持續灌溉臺灣雙語的教改工作。